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原创的书店设计力,非要去国外才能逛最美书店吗?

2017-11-17 张远 做書

曾经为实体书店纷纷凋零而哀婉叹息的人们可能想不到,新一轮的“书店复兴”来的这么快。传统的书店固守“以书养店”,结果被图书电商的“降维打击”冲击得落花流水,几无招架之力,唯余“情怀牌”可以一打,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商业逻辑。


当很多人都以为书店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时,消费升级时代新的商业逻辑发现了书店作为“文化杠杆”的巨大价值。


(言几又 凯德天府 标准店)


就像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那样: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。同样,再小众的话题都有一本属于它的书。相比于电影、音乐、戏剧,图书是最能容纳各种细碎、私密、奇怪、异想天开、幽暗恐怖……的想法的载体。


(言几又 旗舰店 成都IFS)


可以说,书店是一个天然可以吸引成百上千种人的地方,也同时向外伸出了无数条触角,可以几乎和一切事物发生连接。同时,如此一片郁郁葱葱的思想丛林,天然散发出一种极具仪式性的“光晕”。当电商逼迫着实体空间纷纷转向消费体验、消费场景和仪式感的时候,书店的这些“品质”让文化地产商们“眼前一亮”。



(言几又 概念店 上海)


不知觉间,各种以书店为中心的“文化空间”已经开进了几乎每一个Shopping Mall。就像电商用打折图书吸引低成本流量一样,它们用图书吸引兴趣越来越细分的年轻人的到来。同时,以书为纽带,几乎各种文创产品、生活美学品牌都可入驻,乃至于衣服、家居、厨具等各种生活品类都可以与某类书融合无间。书在提升产品的文艺逼格的同时,还可以充当免费广告、无声导购、使用指南,这又与目前火热的内容电商不谋而合。


(言几又 荟聚店 北京)


不仅如此,书店这片无所不包的“想法森林”,可以作为几乎任何文化活动上演的万能空间。无论是讲座、展览、戏剧、放映会、音乐会,在书店里举办都毫无维和感。书店是可以聚集起最广泛的文艺青年的“文化中心”,自然也是线下空间最梦寐以求的“流量中心”。


自此,我们就可以理解“书店复兴”的商业逻辑。


(言几又·成都IFS旗舰店)


不过,随着书店的“商业连接”、“流量导入”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“文化空间”渐有泛滥之势,同质化的问题也愈发突出(随意浏览下微博上的书店自拍照,你几乎认不出是在哪家拍的)。



急于蹭书店“红利”的店家们并不知道:打造一个文化空间绝非易事,指挥数万本图书奏出和谐的乐章更是考验策展人的功力,而书与文化产品的搭配,消费场景的营造,文化活动的策划都是一个个需要用心研究的课题。


(言几又 成都旗舰店)


众所周知,台湾诚品经过近30年的摸索,在这些方面都颇有心得。如果放眼近年来新兴的探索者,言几又可以作为一个总结出了自己“方法论”的玩家。


言几又将自己的“方法论”称之为“书店力”。自2006年从“今日阅读”品牌发展以来践行至今。所谓“书店力”就是在专业的书籍选品、主题陈列和阅读推荐的基础上,不断拓展书店的外延,从书店到阅读空间再到文化地标。


(言几又 杭州来福士店)


言几又三个字拼凑在一起就是“设(设计)”,那么“书店力”首先即体现在“设计力”上。在空间设计上,言几又坚持“连锁不复制”,即在不同门店的设计过程中,融入不同城市地缘文化,推出符合城市精神的文化主题,做到每家店都是不同风格、不同设计、不同主题的独特存在。


在言几又自营的文创产品方面“设计力”也是贯穿其中的。例如,与景德镇手工艺人联合打造的陶瓷艺术产品“天使魔鬼娃娃”,与学术界、文艺界知名学者、艺术家联合推出的“2018言几又品牌文化日历—《四季·礼赠》”以及深受读者群体喜爱的“言青之书系列笔记本”等等。


“设计力”还体现在言几又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深层思考,即用先锋设计精神和更多美学设计来改变传统书店氛围。让言几又成为无论是实体书店领域,还是空间设计领域的先行者。


言几又在杭州来福士的旗舰店,则在设计上突出杭州西湖元素,天花顶特地采用流线设计:


融合西湖中式古桥的灵感,而书架上陈列的镜面设计则寓意西湖水面:


(言几又 杭州来福士的旗舰店)


至此,西湖的湖水、断桥的木头、星空和残雪,以及书中的好句子,在一家书店里集齐了:



虽然杭州近代没有张爱玲这样人尽皆知的文化符号,言几又还是在“本地化”上做了不少文章。比如,来福士店就有一个从浙江地缘文化出发,讲述杭城风物以及浙江各地作家的文学专题“言几又向杭州say hi”。


言几又之所以能够将当地文化融汇于无形之中,在统一的风格之下生发出不同的“变奏”,离不开其对于设计的执着以求,源于其“拒绝标签、反对定义”的品牌理念(言几又之“又”寓意着多元价值主张)。


正是言几又在书店形态之上的不断破旧立新、跨界融合,让它斩获了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杂志与“新物种实验室”联合评选的“空间新物种奖”。言几又不是一个已经成型的“空间新物种”,而是一个不断基因突变、突破边界的“新物种”。


当然,言几又目前的做法还停留在对既有文化符号的借用、诠释,尚未成为新的海派文化的孵化所,尚未孕育出这个时代的张爱玲,诞生如内山书店与鲁迅、莎士比亚书店与乔伊斯那样的传世佳话。


不过,相比上一代的文化地标,言几又们借助于商业的力量将公共空间迅速扩张到每一个Shopping Mall里面,为文艺人士提供了越来越多的“据点”,是这个时代“文艺复兴“的加速器。


不仅如此,通过“文化地标”的积聚效应,言几又们也为本地文创品牌提供了一个“流量入口”,让他们与认同“生活美学”的本地人面对面,让好的创意第一时间找到受众。同时,言几又也是一个多元的“生活方式体验空间”,音乐会、戏剧演出、艺术展览、体验课程等各种新的“艺术试验”将会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
(言几又开设的儿童课程)


在这里,书籍的阅读效能向上升华为文艺沙龙中的思想对谈,向下落地到手工实操的特色体验。言几又在引导读者实现阅读行为的间隙,融入更为贴近生活的体验。咖啡厅、理发馆、照相馆、健身房、插花工作室、进口超市、茶餐厅等几十种多元业态所搭配构建起来的生活场景,可以幻化出无限可能。


所谓“场景营造力”不仅仅是要打造一个个独特的体验空间,比如长宁来福士店的“张爱玲主题时间胶囊”,还有长泰广场今日阅读书·树屋所打造的城市中的“林间树屋”,更是要把文化和创意落到生活的细节当中,不高高在上而是可亲可感,从而令读者流连其中,乐而忘返。


阅读和文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线下空间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生活方式。无论是“书店力”、“设计力”还是“场景营造力”,言几又最终把它们凝聚成了“生活方式提案力”。


言几又之所以从书切入做“生活方式提案”,还是因为书在文化生活消费中最具连接性和延展性,以书为纽带,可以从单一消费品类切入更多的体验服务、DIY文创等消费场景。


所以,言几又从不将自己局限为书店,而是以实体书店为地缘核心辐射出涵盖咖啡文化、文创产品、文艺沙龙、特色体验店为一体的新生活方式体验空间。用言几又董事长但捷的话说“言几又的品牌愿景是构建基于创意语言的多元文艺乐园。”


透过言几又的实践,我们可以窥得这一轮“书店复兴运动”的意义:让书与万物彼此渗透,让阅读融入生活,让文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让书店消解于商业世界,同时,又无处不在。


做書原创文章,转载请申请授权

👇点击了解更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